夜读丨想要做个不扫兴的大人,首先要学着快乐

发布时间:2025-10-14 09:00:15 河北省秦皇岛智强工程有限公司

看到一个心情分享:扫兴的父母有一种“魔力”,跟他们倾诉烦恼,烦恼会加倍;跟他们分享快乐,快乐会消失。留言区很多人留言,自己不想做这种“扫兴的父母”。

其实,想成为一个不扫兴的大人很简单——自己先要学着高兴

要丢掉自己在成长中习得的某些固有反应,学着去理解快乐,感受快乐。能感受到快乐的人,才有能力容纳他人的快乐;能看到孩子情绪的家长,才有力量为孩子撑起快乐的童年。

做一个不扫兴的大人

自己要先学着高兴

有一种说法是:你被对待的方式,决定了如何对待别人。人都是带着过去的经历成长起来的,在成长过程中习得的东西,会逐渐变成你的人格模式,成为你的行事方式

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常常被扫兴,慢慢学会了这种反应模式,那他遇到开心的事情时,就会下意识地躲开,因为他认为开心是不能分享的,后面会紧跟着难过。久而久之,当他们遇到快乐的事情时,便会有一种不配得感,渐渐失去了感受快乐的能力。

心理咨询师表示,很多“扫兴的家长”,可能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。他们不是故意扫孩子的兴,只是缺乏一点感受快乐的能力,遇到快乐的事第一反应不是享受,不是开心,而是躲避。当他们将这种反馈输出给孩子,就变成了所谓的“扫兴”。

所以,想要做一个不扫兴的大人,首先要做的,是找回感受快乐的能力

想要找到快乐的能力,首先要看到自己。看见自己的情绪真相,认可自己的快乐悲伤,认可自己忙碌过后有疲惫;看见自己未被满足的需求,允许自己热闹之后想要安静。

其次,我们也要看到孩子,理解孩子的行为,认可并感受孩子的情绪。当孩子说“妈妈/爸爸你看那朵云”时,你可以尝试以他的眼光去看那朵云,去感受如孩子描述的那样有趣,用情绪感染情绪,让快乐带动快乐。

去认同快乐,去感受快乐,坦然地与快乐、与爱意待在一起,给生活增加一点小确幸。只有拥有看见快乐的能力,自己先高兴起来,才能让生活充满雀跃的色彩

破除“扫兴父母”的魔咒

试试以下3个方法

01 少去提要求,而给力量。

如一位教育者所说,父母对孩子而言,一个很大的意义是:当孩子想起他们时,内心会充满力量,感到温暖,感到自己被支持,被接纳。

所以,为人父母,比起提要求,更重要的是学着给自己力量,也给孩子力量。看见孩子的需要,不要总左右孩子的行为,而是做孩子内心的支撑。只有这样,我们的心才能跟孩子靠得更近,孩子也更容易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。

02 和孩子站在一边。

让孩子改变行为的前提是,孩子愿意听你说话。当你真正站在孩子一边,也就能听懂孩子在说什么

在这个前提下,孩子出现了问题,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,才能顺藤摸瓜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。

03 少讲道理,多贴近心。

有时候,我们会面对不得不批评孩子的时刻。但其实,这种时候不宜大讲道理。

很多时候,尤其是年纪小的孩子,表面看似服从了你,但其实只是被你表现出的情绪所震慑,而不是真的明白你在说什么。

不如多陪伴孩子,让孩子在生活中理解一些原则,在行动中体会一些道理。当我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而快乐,为什么而悲伤,自然就会知道该如何做出反馈,又如何进行引导。

夜读絮语

所谓“扫兴”,其实意味着视角的错位。想做一个“不扫兴的父母”,要给自己力量,为自己建立涵容孩子情绪的能力,去感受快乐,去弯下腰,看见孩子的眼睛所看见的,这样,方能拥有一份更加愉悦而融洽的亲子关系。

文丨央视新闻《夜读》整编部分内容来自《笑得出来的养育》浙江教育出版社图丨视觉中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