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品好不好,借一次钱就知道

发布时间:2025-10-13 09:00:23 河北省秦皇岛智强工程有限公司

一位网友曾发过一个帖子,引起很多人的热议。

几年前,好友因为创业,向他借钱,并再三保证一年后一定会连本带利归还。

看着好友如此诚恳的态度,网友一时心软,将自己仅有的三万块钱,全都借了出去。

然而,一年后好友却并未遵守约定,在说好的期限内还钱。

眼看时间越拖越长,网友想要催促一番。

考虑到彼此的亲近关系,他只能借着其他机会,偶尔询问。

后来过了很久,好友才在一次请客时将钱归还。

吃饭间隙,网友担心朋友会心生芥蒂,想着彼此把话说开。

好友却说:

“你放心,我不会的。”

听着他斩钉截铁的回答,网友放心了不少。

可之后的两人,却再也没有联系。

他也曾主动找好友聊天,对方不是在忙,就是礼貌性回复。

几次之后,他才意识到:原来好友早已有所介怀,所谓的不会,也只不过是一种托词。

“人用财试,金用火试。”

金钱,是考验感情最好的武器。

无论多亲密的人,都会在金钱的来往中,将品性展露无遗。

也许有人觉得“人生就该多为自己考虑”,认为“生活处处都是难关”。

可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,谁的钱都不是凭空得来的。

而一个人看似借的是钱,实则却是自己在对方心里的信用。

失去信用,等同于毁了自己;

只有保持良好信誉,才能好借好还,再借不难。

曾看过一句话:

“借钱,看的是人品;还钱,讲的是诚信。”

人品好不好,谈一次钱就知道;感情深不深,谈一次钱也会知道。

它虽不是万能的,却让人卸下伪装,照出真心,露出最黑暗的一面。

可该是你的抢不走;不是你的要不来。

更何况欠债还钱,本就天经地义。

一个人是否值得深交,借一次钱,就清楚明了。

汉语词典中,对“信”的解释,是“人言为信”。

简单来讲,就是一个人说话算话,做到言而有信。

都说,人以信立足,事业以信为本。

说话做事,诚实守信是第一准则。

唯有诚实守信,才会有人信任;说话算话,才能有人帮衬。

而金钱,就是一个人“说话算话”的最好体现。

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,里面说到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“诚信奶奶”陈金英的故事。

奶奶陈金英因为公司资金周转出现问题,不得已背上了2077万的债务。

那一年,她80岁。

有人心疼奶奶,好心劝她申请破产;有的债主放弃赔偿,说“还不上也没关系”。

奶奶感念身边人的好心,但仍然表示:

“做人,背可以驼,但腰不能弯。

该还的债务,自己一定会尽力还完。”

后来,她卖掉了工厂和名下的房子,将全部的钱拿来还债。

还学着年轻人去集市上摆摊,低价出售,贩卖衣服。

就这样,奶奶一点一点还,终于在90岁时,还清了所有债务。

她用十年的坚持,完成了自己的承诺,也将诚信二字展现到极致。

生活中,有人觉得说话算话很难,认为诚信守则很累。

但总有一些人,将诚信排在所有德行前面,将“言必行,行必果”化为现实。

富兰克林曾说:

“失足,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;

失信,你也许永难挽回。”

不失信于人,才会有人可信;说话算话,才会招人喜欢。

人活一世,再穷也不坑蒙拐骗,再难也要言而有信。

不赖帐,不拖欠,不逃避。

把诚信放在第一位,人生之路自然也会越走越顺。

知乎上有人提问:

“你遇到最可怕的人,是什么样的?”

一个高赞回答说:

“是那些自私到骨子里的人。

他们的一生中,只有利益大小,没有真情可言。”

他的这句话,让我想起曾看过的一个故事。

一位老鞋匠同时收了两位徒弟,并打算将自己的手艺毫无保留地传给他们。

经过鞋匠的悉心培养,很快两人便出师独自开店。

临行前,鞋匠嘱咐二人:

“你们一定要记得,补鞋底只能用四颗钉子,不能多用。”

带着鞋匠的叮嘱,两位徒弟来到另一座城市,各自经营了一家鞋店。

但没多久,第一个徒弟便发现,四颗钉子补好的鞋子,很快便会再次破损,并不能将它完全补好。

他觉得自己发现了商机,可以由此多赚一份补鞋的钱。

不久,第二个徒弟也了解到这个问题,并发现只要每次多钉一颗,便不必重新修补,价格也只比之前贵了一毛钱。

他想了很久,后来还是觉得多补一颗,以求心安。

渐渐地,第二个徒弟的生意越做越好,而第一个徒弟却无人问津,很快便经营不下去了。

后来他才知道,原来客人们早已发现了这个问题。

因为自己的自私,也导致了现在的结果。

太看重一己私欲,不顾他人,最后只能将道路越走越窄。

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准则。

人品好的人,从不会为了蝇头小利,而丢失自己的底线。

一个人值不值得来往,适不适合深交,从一次金钱往来全都知道。

所谓:

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。”

不动歪脑筋,不走歪路。

坚守住信义,才更值得他人尊敬,才是积德行善,人生路也才更好走。

三毛曾说:

“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,而世上的悲剧大半都和金钱脱不了关系。”

有人有钱,有人无钱;有人赚钱,有人赔钱;有人爱钱,有人怕钱。

说到底,人生短短几十年,一言一行,大多都与金钱相关。

品性德行也在这一来一往,一借一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
点个

愿每个人都能不因利益伤害他人。

坚守信义,不失信于人。

不忘本心,以始为终。

与大家共勉。

发布于:天津